|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景泰历史

景泰历史

关键词:景泰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景泰县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jingtai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7558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据考古可知,早在4500年前,县民就辛勤劳动,繁衍生息在景泰这块土地上。自西汉以来,曾三次设县,五制县城。西汉置媪围县,清朝前期置红水分县。民国初改升红水县。

民国22年(1933)年成立景泰县,县名寓“景象繁荣,国泰民安”之意。期间归属多变,东晋归前凉;唐朝广德、大中年间为土蕃控制;宋朝隶属西夏;明朝万历年间被鞑靼所据。行政区划:景泰县隶属于白银市,辖三镇,11个乡、187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总人口2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万人。即条山镇、芦阳镇、上沙沃镇、喜泉乡、中泉乡、正路乡、大安乡、寺滩乡、草窝滩乡、漫水滩乡、红水乡等。

景泰县 - 基础设施

干旱曾使市景泰县走过了极其艰难和漫长的发展过程,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分别于1974年和1994年先后建成被誉为“中华之最”的景电一、二期高扬程提灌工程,黄河水灌溉

景泰县景泰县

着景泰30多万亩肥沃的土地,建成了国内目前灌溉面积最大的电力提灌工程体系和以景电一、二期灌区为主体,中小提灌、沿河自流灌溉、井泉灌溉为补充的具有特色的灌溉网络。农业以基地建设和特色农业为发展方向,形成了6万亩洋芋基地、3万亩啤酒大麦基地、6万亩瓜果基地和沙漠洋芋、早酥梨、西甜瓜、大接杏、大板瓜籽等特色产品。旅游产业发展迅速,龙湾黄河石林、寿鹿山省级森林公园和五佛沿寺已成为省内外游客观光的热点。新设立的上沙窝、五佛、兴泉等综合开发小区。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医疗卫生、妇幼保健、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景泰县 - 自然地理

景泰县景泰县

景泰县位于甘肃省中部,东临黄河,西接武威,南邻白银、兰州,北依宁夏、内蒙古,为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门户,全县总面积5432平方公里,拥有耕地69万亩,其中水浇地36万亩,天然草场590万亩。全年日照2726小时,年辐照量147.8千卡/平方厘米,是全国光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县内有寿鹿山、昌林山两大森林群。煤、石膏、石灰石等非金属矿藏丰富,金、银、铜、锰等金属矿藏也有一定储量。一条山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境内有省景电管理局、国营条山农场等65个省,市机关及厂矿农场。

景泰县 - 农业资源

景泰县景泰县

该县立足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扎实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方面,大力发展城郊、沿河灌区精细瓜菜,一、二期灌区早熟洋芋、啤酒大麦、玉米制种、特种玉米,山区绿色小杂粮、强筋小麦等优势产种植业业。另一方面,以红水、漫水滩、上沙沃三乡镇为轴线,打造肉羊产业基地;以芦阳镇为中心,建设生猪产业基地;以芦阳镇条山村、漫水滩乡新井村为龙头,构建蛋鸡产业基地;以城郊边缘和红水、上沙沃两镇快速育肥肉牛为重点,发展牛产业。同时,延伸草窝滩、上沙沃、漫水滩、红水四乡镇枸杞产业带,推进中泉乡万亩红枣种植,抓好一条山镇5000亩优质梨示范园区建设,继续推进三个“五万亩”林果基地建设。

景泰县 - 工业发展

景泰县景泰县

近年来,景泰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培育发展多元支柱产业,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从强化组织领导、项目建设、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特色产业、协调服务等六方面入手,创新措施,狠抓落实,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6.57亿元,同比增长32.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57亿元,同比增长44.5%,工业经济完成税收4684万元,同比增长39%,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26.6%上升到28.9%,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为10.04吨标准煤,较上年降低4.64%,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降低6.5%,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20.7%,实现了速度效益质量三提高。

景泰县 - 经济概况

景泰县景泰县

2007年,景泰县紧紧围绕市上“八大支柱产业”发展战略,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按照以项目强产业,以产业促发展的思路,努力构建多元化产业格局,不断优化调整经济结构,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57亿元,同比增长44.5%(现价),占年度目标任务100.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1亿元,同比增长15.3%,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02%。全县工商经济完成税收6717万元,同比增长31.5%;实现了生产经营效益同步增长的良好局面,荣获“2007年度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先进集体一等奖”、“2007年度全市节能降耗先进集体二等奖”。

景泰县 - 旅游发展

近年来,景泰县依托地处甘、宁、蒙三省交界的独特的区位优势和黄河文化、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融合交汇的深厚文化积淀以及戈壁与绿洲共存、石林与黄河相依、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错排布的丰富旅游资源,大力开发旅游产业,使新兴的旅游业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并有力带动了商贸流通、餐饮娱乐、宾馆服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景泰县景泰县

孕育
资源优势有目共睹,怎样将资源优势有效地转化为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点?景泰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方针,走国家投资、民间投资、招商引资等多渠道融资的路子,拉开了全方位开放开发办旅游的大幕。1999年5月12日,寿鹿山省级森林公园正式开园,景泰旅游业迈开了历史性的第一步。
随后,县旅游局成立,黄河石林风景旅游区管委会成立,寿鹿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成立,大敦煌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立。
同时,“立足周边、推向全国、打开国际”的市场宣传策略逐步推行,各种推介活动、交谊活动相继开展,多部旅游宣传专题片相继拍摄播出,与周边省市旅游部门、旅行社的广泛合作逐步展开,省内外作家、摄影家、画家、艺术家采风活动接踵而至,各种旅游节庆活动先后举办,有力推动着旅游客源市场的不断扩大……全县旅游事业开发管理格局初步形成。

成熟
2000年6月17日,甘肃敦煌百年黄河风情旅游节景泰分会场开幕式在黄河石林隆重举行,正式拉开了全县旅游业

景泰县景泰县

规模化发展的序幕。“十五”“十一五”期间,景泰县相继提出“旅游热县”、“旅游提速”的战略决策,把旅游业作为全县第三产业的龙头来抓。截止2007年底,累计投入资金2.18亿元,使全县旅游业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接待事业型到一般产业型再到支柱产业型的质变。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寿鹿山国家森林公园,永泰龟城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相继申报成功;省级影视拍摄基地大敦煌影视城拔地而起;五佛沿寺、景电提灌工程、梧桐山等辅助景点相继开发,全县“一体两翼、辐射带动”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走向成熟。
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交通条件更加便利、服务功能更加齐全、接待能力大大提高。几年来,共接待游客75.3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381.5万元。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为旅游购物及民间手工艺品规模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龙弯红枣、红富士苹果、寿鹿山野蘑菇、条农蜂蜜、大接杏、沙漠密瓜、景泰枸杞以及毛纺织品、手工地毯、手工刺绣、驼鸟蛋雕、剪纸贴画等成为炙手可热的旅游消费品,有力拉动区域经济和旅游文化发展。

景泰县景泰县

飞跃
随着全县旅游景点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吸引了《天下粮仓》、《美丽的大脚》、《最后一个冬日》、《神话》、《西部热土》、《汗血宝马》、《大敦煌》、《雪花那个》、《黄河浪》、《老柿子树》等多部影视剧在景拍摄,使黄河石林、大敦煌影视城、永泰龟城等一次又一次地闪现在影视屏幕上,不断展示着大西部的雄宏和粗旷,也为景泰旅游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同时,省上开发黄河奇观石林风光游线路和市上打造258公里黄河沿线旅游文化产业带的决策,又为景泰旅游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此,该县综合发挥产业功能,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体系,提升产业素质,强化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着力在提供全面、细致、周到、满意、高效的服务上下功夫。
多家高标准、高质量、高起点、风格异、服务优的大型旅游接待宾馆正在拔地而起;一个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正在加快构筑;《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景泰旅游信息网》等现代传媒体系正在加快形成。旅游业,正以其强大的影响力,逐步发展为景泰国民经济整体框架中的支柱产业,并发挥着“一业兴、百业旺”的作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速,为构建“绿色、诚信、文明、富裕、和谐”的魅力新景泰推波助澜。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其他本地历史信息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